之前做過的二次油水實驗,雖然事隔久遠,或許二小無法記住細節,但些許印像一定是有的。
在彩色泡泡實驗幾天後,瑄瑄突然問了句: “媽媽~ 是量比較多的會在下面,量比較少的在上面嗎?”
媽咪回: 上次那個彩色泡泡,我們裝了佷多油,但”一滴滴滴進的彩色水”是浮在上面還是沉下去?
瑄: 沉下起,那到底是為什麼呢?
~~~~~~~~~~~~
(又過了幾天)
嘉:媽咪~我的藥像彩虹一樣,好漂亮,葡萄口味的藥應該很輕,所以浮在最上面嗎?
(這一定是視網膜效應,怎麼連著幾天都是這些話題。)

所以,我準備了二個小實驗,要來說說液體的密度這件事。
我用二句說法,先簡單解釋「密度」是什麼?
(參考資料:
1. 二棟”一樣高一樣大”的大樓, A棟住了20人, B棟住了100人, 我們會說「B棟人口密度高」. (簡圖說明)
2. 二杯一樣多的水, A杯只有水, B杯再多加了塩, 雖然二杯看起來一樣, 但B杯除了原本的水 還多住了許多的塩,所以「B杯密度大」.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實驗一: 看見 液體密度的影響
準備材料: 一杯水/鹽/沈體(密度略大於水,我在小瓶子裡塞入粘土)
丟入沉體, 慢慢一匙一匙加入鹽,沉體會漸漸浮起來.

   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實驗二: 不同 液體密度 
準備材料: 水/鹽/色素/滴管/小杯子數個/窄管透明瓶 (圖中的太寬, 中途換掉)
在小杯子內加入水, 並用色素調成不同顏色.
依序加入不同程度的鹽.(EX: 清水-1湯匙-2湯匙-3湯匙)

依序將顏色水, 依含鹽量由高至低慢慢滴入瓶中.
(我們母女三人一人負責一個顏色, 過程中有點辛苦, 要慢慢滴, 若透明瓶太寬, 要分層就需滴入更大的量唷!)
最後的成品,肉眼看起來非常漂亮, 但照相就是照不出來.
過程中二小滴的哇哇叫累, 但成品出來又哇哇叫漂亮. (好險沒半途放棄啊!)


 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PS: 參考資料是給大人看的.
小人們原則上我不會說明太多, 有問才有答, 講太多她們也沒耐心聽. 
不過最後的照相, 看著二小努力想幫媽媽拍出好照片, 嘉嘉想出用手電筒打光,瑄瑄想試試關燈,不管方法是否有用,看著一直幫忙想辦法的她們內心真的很感動.